全国20多个省份的高考出分时间都集中在本周。千万考生走出高考考场,无缝衔接进入志愿填报的比拼。
红网评论文章指出,有道是“三分考,七分报”。三年努力一张志愿表,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也难怪,无论你付出了多少辛苦在高考上,无论你考出了多么满意的分数,无论你花费了多少精力在报考方案上,无论你拟定的报考方案多么完美,但只要你在填写志愿申请表的时候,出现一点点差错,那么,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因此,不少国人称之为“另一场高考”,填报志愿千万要慎重。
文章提到,国人常叹:高考志愿难报。那么今年将是难上加难。往年只有文理二科,考生可以参考往届高考生填报的情况,借鉴历届考生的经验,或许就能选择好专业和学校。今年一些省份实施新高考,全部采用“3+1+2”模式,在志愿设置和录取规则上出现较大调整,这样,必然会令志愿的填报变得颇为复杂,让考生和家长难以选择和定夺。
今年的志愿填报应当遵守哪些原则?红网评论文章指出,首先是详细地了解招生政策,并且要积极关注我国高考录取的各省差异,明确各省确定录取的批次和规则,了解其招生计划、录取政策与规则、录取时间安排、征集志愿的时间等;其次是深刻准确地了解自己——通过自我认知或向老师和家长请教,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做充分了解,集思广益,思考未来发展道路;最后是对未来的学业规划与路径选择,未雨绸缪,不妨从上大学起规划学业,是读完本科就业、还是继续奋斗读硕士、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日报》最新报道提到,高考一结束,考生和家长们便遭遇一轮轮志愿填报广告的轰炸。记者调查发现,志愿填报服务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费用一涨再涨,家长和考生很容易落入商家制造的焦虑陷阱。在此背景下,又有多款大数据智能填报志愿系统入局,给考生和家长们带来更大焦虑。记者采访了教育领域专家,专家表示,大数据也并不可靠。
其中,武汉考生熊金戈和父亲决意自学填报志愿,在网上买了视频学习志愿填报。让父子俩诧异的是视频相同内容观点各不相同,甚至完全对立,结果越看越糊涂。熊父告诉记者,在一款“梁景发高中数学通”的视频志愿讲座中,梁景发给出了志愿填报的六字诀——不冲、服从、梯度。所谓不冲就是今年从形式上看尽量不冲,冲上可能被调剂到冷门专业。而另一款“志鸿说高考”志愿填报视频中,志鸿老师则鼓动考生报志愿要勇于冲,并列举几个冲成功的案例,一再强调“要冲彻底,不要有所顾忌”。熊父表示,这两个填报志愿的视频讲座每个不到100元,虽然便宜,但越看越糊涂,越看越焦虑。
报道指出,2021年,包括湖北在内的多省份实行新高考政策,不仅高考选科,还采用院校专业组等录取模式,不少志愿填报服务商借此炒作,兜售服务。
同样针对这门信息服务的生意,这几天,上游新闻记者走访重庆市场发现,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费用普遍在5000元以上,由机构根据高考成绩结合考生、家长需求提供志愿填报建议,大多为一对一的形式。
报道提到,近九成志愿填报相关企业都成立于5年之内。其中,2019年全年注册超330家志愿填报相关企业,2020年新增超550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6.5%。而在2013年前,我国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
而这些才成立不久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今年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也开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业务,还有广告传媒公司开设相关业务,一些退休的高校招办老师、培训行业名师也在弄。”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多年的林先生对上游新闻记者坦言,行业门槛低、缺监管以及统一的标准。
“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让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多元和复杂,这为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带来增量。”光明时评指出,在一直以来人们所信奉的“考得好还得报得好”“不能浪费每一分”的信念加持下,高考志愿填报也成了大有学问的一件事。此外,与此相应的是,志愿填报服务费近年来也水涨船高。
在文章作者看来,填报高考志愿的“诀窍”在于发现自己的兴趣,而高价外包的志愿填报服务,真能换来最佳答案吗?且不说,在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不少企业属于新下场选手,成立时间尚短,员工资质和企业信誉存疑;就算是一些长跑选手,服务时长、专业程度与服务结果也无法对表、缺乏保障,这一问题早就广受诟病。而至于不少企业吆喝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或平台,也无非是对官方公开的各种数据做了进一步的集成优化分析和更为友好的展示,并无所谓的“内部”“独家”成分。非要说“独家”,那也至多是指其数据集成工具的使用体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及家长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的压力,以及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
文章还指出,考生自己的兴趣何在,如果考生及其家长都不明就里的话,那么,所谓大数据又如何能够发现?就在日前,面对市面上出现的“高价志愿填报指导”乱象,教育部发布专门预警,明确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最具溢价性的宣传噱头被这样直白地拆解,一些志愿填报服务企业的骗局或将无以为继。
文章最后提到,购买专业合规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服务都可以完全外包。在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案例中,出现最多的是分数,出现最少的则是能标定个体的那些有生命气息的特征,比如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等。就算如此志愿填报一分都不浪费,那也是分数的最佳归宿,并不一定是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最佳选择。那些社交平台上关于“小镇做题家”的吐槽或自嘲,有一部分或许正是高考志愿填报过于追求实用主义的结果。参考而非完全依赖,或许是学生和家长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更妥当的态度。
责任编辑:王俊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多元复杂讲座观点打架兴趣与就业谁先谁后